网站首页 > 学习党建 > 党建论坛

邵梦洁:深入基层不放松 立根原在群众中 ——从七年知青岁月看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

阅读次数:9230 作者: 邵梦洁 发布时间:2017-10-11 10:39
[字体: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赴各地考察调研。他与村民拉家常,同乡亲一起打糍粑;他走进种植大棚、工厂车间、港口码头;他为奥运健儿加油,给航天英雄点赞;他和母校师生、各界代表一起展望美好明天。听那一声声问候,感受那一个个细节,都是他对人民群众的真情流露,是他在黄土高原的小山村里培养起来的真挚为民情怀,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群众观教育课。唯有深深扎根人民,才会对人民有那样深沉的爱。也因为如此,他受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善学善思,增强观念
    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源自于他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提高。这是他个人成长成才的经验,也是他群众观形成的一个重要经验。据当地老乡回忆,习近平酷爱读书,重视学习,下乡插队时不到16岁,行李简单,书却有沉甸甸的一箱,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当然少不了马列。习近平说:“我那时一边当村干部,一边总渴望有机会能上学深造。上山下乡中对学习的渴望,使我与清华大学结下了读书缘”。在百忙之余他甚至还坚持到清华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习近平在导师的指导下系统研修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然会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可见,他十分推崇“善学善思”,注重和善于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再造自我;通过学习增强群众观念、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学习中继承和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在前辈们创立的党的一系列群众观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认识与实践,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丰富、完善与发展了群众观理论,更好地促进了党的群众工作。
    扎根群众,立志为公
    七年上山下乡的锻炼经历是习近平群众观初步形成阶段。1969年,习近平15岁,他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当知青,开始融入到最基层的农民生活,一直到1975年10月离开。黄土高原山高沟深,生活异常艰苦。习近平曾讲,“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于是,我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几年中,经过了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的确,那些年,习近平几乎没有歇过,种地、拉煤、打坝、挑粪等等,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而且一干就是七年。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 “干活不惜力”、“有知识、点子多”的他,逐渐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不但入团入党,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当他决定担起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这个重担时,他躺在黄土高原上,望着蓝天,下决心像父兄一样好好在农村干一场,这辈子就当个农民。梁家河刻骨铭心的记忆,让他对基层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让他对人民的梦想感同身受,他了解老百姓最需要什么。在这里习近平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格在为人民办实事上,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什么对群众有好处,他就干什么,逐渐成长为有着执着人生价值追求的硬汉。
    根扎得深,事干得实
    七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短,在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动诠释“根扎得深,事干得实”。这个根是生长在心田,与群众心连心,一生为民办实事的信念之根。梁家河村是习近平的第二故乡,在这片挥洒青春的土地上,他踏出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远行,动员群众,勇于实践、敢想敢干,尽心尽力去建设。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青年们也跟着学了不少东西,一起打坝淤地,建设良田,挑粪种地、修公路、建沼气池等等,大家的感情越来越浓。这些事看似简单,但在当时小山村已经是创举。比如,建沼气池,是陕西省第一例,在梁家河至今还保留了他当年带领全村打造几十口沼气池的其中之一,当年的这些沼气池基本上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的问题,习近平也因此风趣的形容自己曾经是建沼气的专业户。七年的同甘共苦,让他与梁家河的人民群众结下深厚的情谊。根在群众中扎得那样深,情在大地上注得那样浓,以至于后来离开梁家河时,很多人都不舍得哭了。对于这段宝贵的经历,他后来总结说:“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正是因为了解了基层、认识了群众、培养了自信心,学会了尊重群众、学懂了团结群众、增进了基层群众感情,习近平初步形成了自己朴素的群众观。
    正是这些岁月的点点滴滴细节,成为其后来群众观的思想起点。从辗转在地方任职到担任中央领导同志直至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路走来,历经磨练,也使习近平的群众观从理论到实践日益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以习近平群众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一定能够全面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实现人人向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