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党建 > 党建论坛

坚守人民满意的价值追求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阅读次数:13723 作者: 宋立冬 信息来源: 阜阳工业经济学校 发布时间:2023-04-12 09:24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六个必须坚持”对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概括和阐述。放在第一位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也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史的一条红线,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也指明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结合在信访督导岗位上学习实践锻炼的切身感受,深刻感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就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站稳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请人民来检验评判我们的作风形象、能力水平和工作成效。

感悟“些小州县吏、枝叶总关情”,明白根基血脉在哪里。信访工作不仅是一次上访写信、一轮排名考核、一项数据指标,更是一位基层群众,一份家困忧愁,一回心灵沟通。一年多来,笔者看到过信访干部通宵加班、连轴运转,数日方便面、火腿肠,很多基层干部接访群众、化解积案,数日白了头、瘦了形。从市、县、镇、村各级干部的身上,能看到信访是苦,每一名群众都需要你用心帮助;信访是甜,每一份付出都会有群众认可作为回馈。广大基层干部必须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自觉“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将忠诚老实体现到当好人民群众的“好公仆”这一具体实践当中。

感悟“一发系千丝、千丝源万户”,明白智慧期盼哪里来。经过一年多来400多件信访案件的调度化解和实地走访,笔者不但学到了社保、养老、农业、城建、教育、司法等业务知识,更深刻体会到党的任何惠民政策,都需要千百基层干部用心用力落实到千家万户之中,必须到现场看看,和群众聊聊,真正在一线盯了、问了、学了、干了,就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基层智慧有什么,群众真正盼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广大基层干部要深刻领悟“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所蕴含的哲理,真切感到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缔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知政得失的评判者,体会到走进群众的好,学习群众的妙,脱离群众的害。要深深扎根基层,自觉拜千万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听困者诉难,不断从基层一线中汲取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勇气、力量和期盼,在实际行动中体会“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感悟“万线穿一针、一针解万愁”,明白解忧帮困做什么。要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必须对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工作要求,把惠民政策的好穿进基层干部的“绣花针眼”里,把“将心比心”的魂淬炼进基层干部“绣花针尖”上,把“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融入到基层干部的“绣花功夫”上,讲清事理情理,用准党纪国法,就没有解不开的结,化不开的愁,疏不通的怨。广大基层干部要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牢牢站稳群众立场,坚决不能给人民群众贴“标签”,搞“对立”;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当好基层工作的“绣花针”,努力让基层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明辨是非,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感悟“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明白从严治党重要性。督办积案过程中,有时话说重点,虽然得罪了人,但点出了隐患苗头,提醒了基层干部,对得起群众百姓;有时事挖透点,虽然得罪了人,但能让干部知道群众为啥有理,让群众弄清自己是否误解。就如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背,体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魄力,履行的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和责任。必须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员干部修身立业、处世立德的基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无私无畏精神,做到既不怕得罪人、又善于以道理和事实说服人,在担事、干事、成事中,不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历史演进的“剧中人”,又是历史过程的“剧作者”,更是历史成就的“评剧人”,没有人民群众,任何历史的画卷都不能展开;践行“两个维护”的忠诚度,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新时代赶考路上的“方向标”,更是新时代阜阳勇当皖北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新型城镇化加快突破、持续深化“一改两位”“三个排头兵”的“基准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让人民来检验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成果,让人民来考验我们践行“两个维护”的绝对忠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